就於日前九龍皇帝曾灶財因心臟病辭世,引起不少社會迴響,今日的蘋果日報更以頭版報導,盡顯皇帝生前的地位。各方市民紛紛討論這位自稱皇帝的現代藝術家,追悼回憶,但他生前的墨寶有多少人會去欣賞?甚至有部份人認為這是神經漢妄想藝術,甚至是破壞。它的離去會是文化界的新啟發嗎?
用梵高去比喻曾灶財未免太抬舉,但兩人的背景卻是如此相近。皇帝畢生在四處塗鴉寫上族譜,更要港英政府還他一個確實名份,不論是否屬實,在他身體仍然健康時,他不論風雨,都會拿起他的大筆四處書寫他的狂亂書法宣示主權,由起初眾人發現他這行為藝術時,相信反感總比好感多,可能覺得他是有趣,但只會認為他只是一個「傻佬」。直到他身體不再自如地讓他四處奔走,他的墨寶被清洗得七七八八時,眾人就開始懷念這位皇帝,懷念他的輕狂,他的執著,他的一手黑墨字。直到他辭世,這些追憶聲音更為強烈,有如梵高一生不如意,他追求的藝術在他生前是不受眾人欣賞,他建立的不朽直到他長眠的那一刻才成為真真正正的不朽。這種對先人的珍重、懷念,是在藝術界常見的。
現在還不排除有少數人認為他的並非什麼藝術,可能連次文化都談不上,但你能否定他是一個集體回憶嗎?有如梁文道所說:「無人未看過他的作品,絕對是港人的集體回憶,亦啟發我們重新思考何謂藝術。」,用近代一點去形容他的藝術,我會認為這是graffiti,是塗鴉,一種不能持久,一種犯罪,但確實是藝術,不論行為上的滿足,還是藝術品中帶出的含意,曾灶財的作品早已滿足一切要求,不考究是否懂得欣賞,但這確實是受到一定認同。
對曾灶財而言,這可能並非他原先所想的,他不需要什麼藝術家銜頭,不需要眾人的讚嘆,他不像歌德,不像梵高去追求不朽,更沒有想過有如米高安哲羅流芳百世,可能以上提及的藝術家也沒有想過流芳千秋萬載,於他們在生時所想到的只是藝術,只希望有人會欣賞,所希望的是在生帶給他們的光榮,而不是後世人的讚美,不朽只是一種對永恆的追求,當你追求到的時候,你早已成為塵土,並非一種實際的渴求。但無可否認,就連曾灶財與他們所走的一生,也只是一種對藝術的堅持,單單這種都市人所缺乏的執著及信念,已足夠眾人去懷念追悼。
他牆上的墨寶很難流傳於永恆,建築是會拆下來,風吹雨打總會磨滅,他的一切只能存於相片,少量親筆手紙及回憶中,但他應該無憾,這一些非永恆的存留,終能成為香港藝術文化的一種不朽。
唔會怪我留言吧?我平時係cdrom來,不過幾鍾意呢篇,所以o黎留個言.....
回覆刪除你講得岩,曾灶財原意未必係做一個藝術家,但到後來真係好多人都認同o既作品,老實答你,我都唔識欣賞,但我都認同係香港特有o既藝術文化
當然不介意啦,直情有些少感動添,我呢度咁冷清都有讀者,係我嘅榮幸。
回覆刪除其實我對曾灶財算係印象深刻,因為年少時與他有一面之緣,而當時我唔知佢叫曾灶財,直至後來知道佢呢個人,知道佢做嘅所有野後,已經唔係如外界當佢係怪人看待,可能我自己都係怪人啦(哈哈),我都未必好識欣賞佢嘅作品,但係我好欣賞佢嘅精神,而對佢嘅離世,唔多唔少有些少感慨
懶人回應:「推!」
回覆刪除多謝你推post,間接加個新留言,可惜唔係forum,唔會推上頂嘅
回覆刪除係wor,咁我拉啦。
回覆刪除想起電影「薰衣草」(陳慧琳主演)。裡面有場戲,曾皇帝有份做架!有買要快呀!!
回覆刪除Re:i-Joel
回覆刪除呢樣真係唔知,我無睇過套戲,咁套戲入面皇帝有無耍墨寶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