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8-31

預見森林

穿過了兩旁的大樹,我駛著車走到另一個森林,這次樹不再是只在路的兩旁,因為這裡已經沒有一條可以稱得是路的地方,從剛剛開始,我就認為自己走進了一個死巷,我連自己在那裡亦不知道。

我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夢境,但我知道這是一個夢,因為,在這個夢中,我發現了我不少的過去。回憶在兩旁的擎天大樹像剪影的傾瀉而出,我從沒有在現實中看過這麼巨大的一套電影,可能電影是有點枯燥乏味,但味道很實在,沒有多餘的、無益的,都是些我所認知的味道,在這個地方,我很樂在其中,只是走到盡頭時,我就知道,我正身處現在的時光,這個森林意味著一切未知數。那一刻很茫然,不知所措,很想回頭走,但剪影又消失在走過的路上。

第一次時.我忘了這個夢,醒來時什麼也忘了。不過昨晚我又再進入了這世界,這次我在夢境中告訴了自己,這次我不要忘了,最少我要記起我發了一個這樣的夢。

2008-08-29

黑與白


黑與白的色調很不和諧,但我就是愛它的不醇不厚。你能找到更極端的組合嗎?
My Immortal,很配合黑與白。

2008-08-28

抽離、代入

忘記之前因何時談起「抽離」這二字,只記得這二字跟我形影不離,由理解人際關係的構造時開始,我就把自己編入了抽離份子這種行例。不過近日,我把自己加入了一個新組織,我命名它為「代入份子」。

「代入」,故名思義為放入、進入或替代,在人際關係中,這名詞就是指,任何情況下都能溶入每個社區,並不再像抽離那種,有如遊離份子的孤魂野鬼,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圈子。如果要說更大的分別,可能是抽離的人的圈子都是抽離份子,大家都找不到居所,實在不知道他們的圈子能否稱為圈子;而代入份子可以說什麼也是,什麼也不是,他們可以跟任何人相處,任何人圈子能是他們的圈子,像遊牧民族及流浪漢的分水嶺一樣。

2008-08-26

最好的時光

今年生日,應該是收到最多禮物(其實都是現金利是)及最多人幫我慶祝的一年。我不得不在此對各位表示感謝,以報答每位對小弟的厚愛。

麥生:你記得我的生日,我萬分感動,多謝你的利是錢,還有你每次去旅行回來的手信。
彪哥:你出手略微低了點,但念在你是我的偶像。
程生:我第一次吃到薄餅生日蛋糕了。
各位認識十多年的兄弟姊妹們:感謝各位百忙中抽時間出來。
何生:你果然明白我心,不過我也說了很多。
梁生:你還欠我一餐明記打冷。
陳生:算了,你失蹤了,你記住要保重身子。
羊:我們似是有點遠了,不過話不需要多,我很明白你明白這樣的我。

特別嗚謝Maggie及小昭兩位青春少艾,雖然你們的驚喜不再驚喜,但我感覺到你們心意了,蛋糕我很喜歡,你們抓住我的喜好了,是Panash的呢!還有人明明是假日還特別回來照常上班方便幫我慶祝,有心或無意也好,我很感激你。不過本大爺可是把正日都給你們了,你們倆也要感激我獻出寶貴時間,我可是有很多人約的。不過不用對我太好了吧,還特別花了幾天去籌備構想,我會過意不去的。不過有年輕女生果然不同,又是那句,嘿,我又年輕了。

最後,還是謝謝,多謝你們給了我最好的時光。

2008-08-21

Avatar

雖然我從不影相,正所謂真人不露相,嘿,但我給自己做了一個avatar,絕對神似的。
大家有興趣可上以下網址,自己弄一個。
點這裡!

少見不怪

很久不見的一班朋友,還有你。雖然未到生日,但謝謝給我慶祝。
有時叫我去面對一班人時,真的有點難,應該說我很不習慣出現於人多的場合,始終自己似是一個自閉青年,總會跟這種埸合有種格格不入,不是我去抗拒,只是我還是說,我很愛靜,我會寧願自己躲在角落看書,只要他人不介意的話。

有時,自我的矛盾心都會突然浮現,自己的孤癖跟熱鬧完全是相沖,但我愛看到別人熱鬧,只是我不會在其中,在很久以前的一篇自白文當中都說過,我自稱自己為觀察者,我很愛觀察他人,亦很愛觀察一些在觀察人的人。做這種旁觀者的人是無責任的,不用參與,但又能感受,只是你從來不會成為突出的一個,突出的只有你那種怪異的孤獨。

未知是否大家都太明白我,都不敢跟我說聲「生日快樂」,上年我跟另一班朋友慶祝時,更直言說過一句很不吉的話:「生日只是代表你跟死亡的距離更近,並不是代表你出生了多久」。以半杯水理論來看這句話,的確太悲觀,而且是謬誤,但有誰能說這是錯呢?我只不過想說,人生太短暫,特別是青春的人生。

2008-08-18

Handfree,three hands?

相信大家都有手提電話,而不少人為了方便,或可以多一隻手用,所以都會用上免提裝置,前些年,政府更立例要求駕車人士在駕駛時一定要用上,否則會被檢控。所以之後免提裝置更得以普及。但我發現了一個怪現象,亦留意很久了,不知何解有很多人用免提時,還用手拿著電話一邊傾談。

免提裝置,英文是「handfree」,直譯是手部自由,很簡單就告訴了大家,這種物品的設計原意就是為了大家的手能夠獲得自由,那為何這些人還那麼奇怪,戴著免提還用手拿著電話?簡直浪費了設計者的用心,還是免提裝置原來也可成為一種accessories,就有如戒指耳環一樣!

經過小弟明查暗訪,得知有些人是怕了天線所傳出的幅射,所以就會這樣做。那好了,問題又來了,你怕幅射,所以電話不貼近耳邊,那我問,是否你的袋子或大腿也怕幅射,所以要把手機拿在手上呢?既然你選擇用免提裝置,那為何不真真正正free出一隻手來?要是這樣,就可多一隻手,又可減低幅射。

怪不得很多人說「為何人只能有兩隻手,三隻四隻可能才夠吧。」

可能很多人忘了設計的原意就是方便生活,或有很多人不知道何謂free了吧,可能也對呢,香港人就是喜歡給自己一些無謂而莫須有的束縛。

2008-08-13

沉迷暗裡揣摩你

發現了自己會靦腆,很奇怪的感覺,但又對這份感覺有種好奇,是遺失很久了吧,尋回這感覺時就像第一次拖起女生的手那種緊張,那種面紅耳赤一樣,嘿嘿,我又變年輕了吧。

2008-08-11

Urban Emotions - 媚俗了的張敬軒

雖說張敬軒的最新大碟「Urban Emotions」已推出一個月,但還是想說說這張大碟,或可以說我想對張敬軒有些話說。上一張大碟「酷愛」為張敬軒帶來了蓄積了四年的名譽,其實以他功力,應該可以在四年前平地一聲雷,可惜當時香港不太欣賞這位來自大陸的歌手,更不懂他的國語歌,更不去細味他的R&B。直至酷愛,這張尤如大陸翻版封面設計的大碟就令他成名,主打歌「酷愛」頓成全城熱播,為他在當年的樂壇成績表中有卓越表現,可以說真真正正對得起鄉親。

「酷愛」自自然然成為了他的入屋大碟,令更多人認識他,而他的形象就被鎖定了在這張大碟上,繼而在新碟「Urban Emotions」中,他就繼續了酷愛的形象,例如主打情歌「櫻花樹下」及「他的故事」很明顯是一些易上口的悲情歌,就像上張碟的「我的天」一樣,雖然是同樣動聽,但沒有驚喜,有幸的是張敬軒很會運用轉音技巧,把「我的天」中那歇斯底里,呼天搶地的唱腔換成柔滑腔調,將它轉變成了「櫻花樹下」。而鑑於陳奕迅的「富士山下」及謝安琪的「鍾無豔」的成功,所以就再找來Christopher Chak打造了「不吐不快」,曲聽起來風格不變,這是Christopher Chak一貫的,就像每首歌都有一個故事,隨著歌曲把故事說下去。曲無疑是成功的,可惜詞未夠好,像「早已忘掉怎跟你吹水」這句,「吹水」這個詞其實用在抒情歌中是有點兒突兀,因為附帶了兒戲的感覺,而既然歌詞都變得兒戲,那豈不是連帶感情也變得兒戲一樣?不過,總括來說,我是最愛這首的,因為有私人理由,歌中的故事很像說我自己,我亦跟朋友說過,如果我說這首詞是我作的,一定有人信,連用詞的很相似,只是我沒那麼兒戲。另外應該很多人都很喜歡「酩酊天使」,全因曲詞皆感人,感人得神聖,神聖亦有其原因,因為這首歌正正是張敬軒送給已離世的朋友-香港知名年青攝影師JC,聽著聽著,也聽出了張敬軒的感性。快歌方面,鬧鬼愛情及隱形人是全碟之最,同樣突出,特別初聽隱形人時,我還以為是吳浩康唱的,聲底厚而醇,亦因為有我喜歡的CY編曲,所以一聽就以在我腦中產生了迴響,不過,不得不說,這種歌曲,還是吳浩康駕馭得更好。

雖然,這張碟的分數我可能都會給85分以上,不過在文前已說到,酷愛可能把張敬軒鎖緊了,其實他的能力不止於此,讓他唱K歌可能太可惜了,完全糟蹋了他的能力,雖然明白到香港是商業社會,但同樣地就因為商業是潮流性的,同一種招數及從商不能第三次為他帶來一生的榮譽,還是期望他在下一張碟可以擺脫「酷愛」,換成真正的張敬軒。


櫻花樹下


張敬軒URBAN EMOTIONS - 09 不吐不快.wma -

其實不是我作的,是夕爺!

2008-08-06

最新風格

嘿嘿,大家都看到吧,我的網誌換新裝了!花了兩晚時間構思,而這之我沒有自行去寫整個架構,剛好又找到我想要的layout,那就索性用別人的好了,所以節省不少時間。

早兩個月,已打算換新layout,原因不是為了外觀,只是因為有人反映過我的blog太多東西,導致瀏覽有點慢(會嗎?可能我上網速度快,電腦裝備強,沒感覺,嘿嘿!),不過我又想不到應該怎改,而且很懶啦,特別我這種要求高的人,要花不少時間去構思。最後這次更新,減省了不少大家以前不知道有沒有用過的功能,包括Ajax Google search,相簿等等,雖然雞肋,但以前的layout我是很喜歡的。所以這次更新,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快速度,大家有何意見,可以反映反映。

2008-08-05

完美是一種缺憾

一直想,想出完美這種抽象概念的人是個偉人。何解?那首先,完美是什麼樣子,沒有人知道,根本就是一種缺乏形態的代名詞。強行去推敲,想出完美的人應該先由「最好」去再加以構思,才會想出完美來,但其實,最好跟完美很相似,都是抽象,但又在於觀點角度的差異下,最好是缺乏定位性的,不似得完美是一種完美的定位,所以它們的類近只在於抽象,在這充滿抽象的圍團下,能加以上想像完美出來是很困難,不過想像過程可能就是如上述所說,因為要為最好尋找定位,找一個所有人都認同的觀點,所以才得出完美這種概念。

可惜當日想出完美這概念的人沒有想過,完美本身就是一種缺憾。大家試想像,完美等於一個圓形,而每個人去畫圓應該有留意到,畫圓的路線是不變,亦只有一條路徑,重複去畫也只是不斷繞著走,你不會在圓找到多一條路徑,就算你再畫下,也只會是一個圓形,你不能將它疊加,證明了沒有進一步的空間。就此得知,完美也是只有一條路徑,不論由開始到結束,都是缺乏自由,缺乏想像的。完美帶出來的訊息雖也代表著登峰造極,但也是一個終點站,代表不能進步,而這個終點,就是完美的最大缺憾。每件事物昇華到不能進步的空間時,就可以代表它的終結。

很多人會問,到底怎去找到完美?其實答案很簡單:沒有完美。大自然中就已經省略了完美這一個結果或終點,就是怕得到不能進步的缺憾。那為何人還需要完美這種抽象的代名詞呢?就是因為人喜歡去探求每件事物的根源,所以古代就有聰明人把完美作為了根源的定位,你要找到完美就得一直追尋,一直進步,這種有如小孩求知慾望的好奇就變成了一切進步的推動力,所以我才會說:「想出完美這種抽象概念的人是個偉人」,他從缺憾中找到推動力。

2008-08-04

新世紀香港閱讀文化

如果是長期讀者,應該知道上年我有到書展,還寫了一篇充滿臭罵的後感。今年,抱歉了,我沒有去書展,今年我要買的書,都拜託了家人替我買。一直以來,經歷了一年又一年的書展,感受了一年又一年的失望,今年,我決定不會去,因為我不想再罵了,我怕別人會說我罵得口也臭了,更怕別人覺得我是吹毛求疵。

說到失望,其實不是第一二次了,不過本身今年我有打算去的,但看到第一二日的情況後,就心想:「真的沒救了,算了吧!」想說的並不是覺得書展舉辦很失敗,失敗的是書商及讀者們。取名書展,掛帥的應該是書,不一定需要曠世文學,但都最少也能集思廣益的書,可惜新聞中也看到了吧,大家去追捧的是藝人及寫真集,根據粗略統計,為了看藝人及買寫真的佔了書展的一半人口!他媽的,這是什麼書展,是真正的掛羊頭賣狗肉,最悲哀是竟然大部份就是去買狗肉!不過這也不能全怪罪於讀者身上,始終它就是賣這些鬼東西,那自然吸引了一堆這類人,要真正吐糟的是那些他媽的書商,現在書展中的新推書籍,大部份都是書商幫那些藝人出的寫真或一版不到50字的什麼散文,雖然這文化先由台灣傳入,要怪就怪台灣那邊做得十分成功,所以香港才追隨其後。但,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台灣那邊的藝人推出那些書,他們的書雖然有點膚淺,但內涵還是會有的,不是加點圖片寫幾個字就算,你最起碼看到是有心製作,怎說也是先由心再由商,但宏觀香港藝人那些,我操!怎看也是出來騙錢,都是寫真+寫真,還有寫真!你大可以跟我說那些都是書,只是字比較少,你更大可以跟我說去書展,但不要跟我說,你買了這些書。

更糟糕的是,這些藝人接受訪問時還會說自己有多愛看書,還吹噓得自己像大作家一樣,而傳媒們又會亂派才子才女這些偉大稱號給予他們,這些藝人們就像得到英女皇授勳,被捧到天上去,各位無知的年輕人就一頭栽進這些騙局。除了寫真外,今年我還看到一個藝人推出了自傳,但,她不是七老八十,連為人父母這一步也沒走到,她絕對還是花樣年華二十有多的小女生,哇,那我應該可以出自傳了。雖然,這位女藝人誕於單親家庭,感覺命途坎坷,但如果這種條件就可出自傳的話,那麼天水圍有一堆自傳作家了,只是他們人缺乏叫座的知名度罷了。不過我沒有看過內容,對內容文筆不作批評,但只是這年紀,出什麼自傳,有人教過她自傳這兩個字?還是她告訴我,她三十歲就會蒙主召喚,那好,如果是這樣,你寫多幾本也可!

香港成為文化沙漠真的是自取的,不要一直再拿口寫有異作擋箭牌,根本從教育上已經出現了嚴重錯誤,看書及對文化的培養是由小開始,不是強迫學生背誦唐詩三百首,而是將寫作及閱讀作為優良興趣傳頌。香港真正閱讀的族群是多少大家心裡有數,更可悲的是現在輕小說氾濫的情況下,看書最多的竟是ACG族群,怪不得書展跟漫畫節時間相近了,原來早於十年前已經有人前瞻到今時今日的結果。

有很多人說,香港做作家,你注定要窮了,這個真的不難想像,大家數數看,撇除時事評論家、言情小說那班女作家、散文作家等,你數到有多少個現職小說或文學作家?年輕的又有幾個?鍾偉民、王貽興算是年輕了,另外比較出色的黃碧雲又封筆了,能傳宗接代的人真的沒多少?是為什麼呢?就是因為不能糊口!連黃碧雲都曾經說過,做作家的其實很窮,很多時解決三餐都成問題。那繼續追究下去,就是因為看書的人少,那借問誰會買書,誰去養活這班作家呢?這些人的作品,都看過一小部份,很老實,寫得不差,香港小說作家還是有能力,只是沒人會去欣賞。

家人跟我說,去書展時,要排隊進場,在輪候入場時,大家手上拿的不是書,而是遊戲機,大家對著那個精緻的螢光幕打得火熱,可能都忘了今天來的是什麼展覽。香港的年輕人就是太多娛樂,相對,閱讀可能真的變成了眾人眼中的苦悶物,看書,還不如打遊戲!雖然我都是遊戲迷,好像沒有什麼說服力,但我只想告訴大家,這問題是多嚴重,香港的教育是忽視了這點,還是已經放棄了呢?我只是不想香港的任何一種文化或創作死得不明不白,我更不想以後書展會變成藝人賺取暴光率的機會。

2008-08-03

「我們那麼年輕死,所以我們永遠都那麼年輕。」

「我們那麼年輕死,所以我們永遠都那麼年輕。」屠中秋-香港製造。

如果有人問我最喜歡的港產片的話,我可能會選「香港製造」,最好的就不知道了,我還沒找到我認為最好的。當年看這片是在朋友家中,是看VCD的,還是新鮮出爐,剛剛推出時,但其實在它在戲院上映時,我已經有留意,因為就是「香港製造」這四個字吸引了我,不過當年我對電影的興趣,未濃厚到什麼也到戲院看(現在也不是,但最少我希望再入場看這套)。那時,跟幾位損友是被內裡的疑似黑社會背景吸引,相信大家都記得那些年,古惑仔是多麼盛行,要Label的話,就是MK年代。

那時,我不會分什麼是商業或非商業片種,我只抱著一般心情去看,起初時看了幾幕,有點不習慣,心想:「怎麼男主角(Sam Lee)的演技這麼差?」,慢慢習慣了,已經不去顧及演技這部份了,開始真正投入去看這電影時,我才感到那種幼嫩的演技就是真實,是青少年才會有的青澀,就算你找梁朝偉是演不出來的味道,雖算不上是演技,但這就是最貼近觀眾的真實,在我們幾個同樣是青少年的學生眼中無限放大。那時,戲裡的每一幕深深打進我的心胸,帶給了我最貼身的震撼,我隨即完全進入了電影的世界,第一次走進了這麼寫實的香港。其中,有一位朋友在放映前曾說過,這套電影可能會悶的那種,但看後我說了一句話:「原來電影可以這樣。」

那年的香港金像獎我有看,當知道「香港製造」被提名最佳導演時,就知道我一定要看到它得獎。最後結果,就如我所願,陳果就憑它第一次染指金像獎。就在那時「香港製造」這電影開始變成較知名了,我就不斷推介給朋友說一定要看,而我自己亦忘記了看過多少次了。

「我們那麼年輕死,所以我們永遠都那麼年輕。」這句對白,我很深刻,因為簡單易明,沒有任何伏筆隱喻。在我看後,電影的哀樂在我腦海中飄盪了好幾星期,而這句對白,我甚至一直都沒忘記,並不是我對對白含義的認同,只是我第一次明白到死是多麼緊貼伴隨自己。

2008-08-01

Binary

終於等到謝安琪出新碟了,我迷她可謂迷到有種盲目的地步,但可惜我不是張生。這次大碟命名為「Binary」,價錢大約為八十大元左右,是非常超值,不過不用猜了,以她公司的慣例,一定會有第二版第三版的,錢還是會騙的。

這次我不知道大眾的意見,很多朋友其實對她興趣不算大,所以只有我的小小淺見。要說這張碟很好聽嗎,我想又不是,最少不算很pop,不是容易入耳那種,更別說郎郎上口。不過要有的元素可謂不少,亦有謝安琪碟中鮮見的Rap,特別在「入型入格」中,那數段rap詞真的精彩絕倫,在對號入座的情況下,那幾段的嘲諷味很重,但,是在嘲諷誰就不說了。這碟中,其實精彩不是歌,而是謝安琪的演繹,如果唱歌也有演技,她絕對有,每首歌其實都有它的主題,亦有需要扮演的角色,而Kay唱時,就好好飾演了歌中的角色,例如,在「入型入格」,她是一位時下的年輕女生,有點輕浮,說話直接,有種令人煩擾的感覺,更不得不讚周博賢寫出這類歌。在「私隱線」中(這歌名真的...orz),她扮演了車中的乘客,歌聲中表現出她對車箱中的嘈雜有所不滿,就快到臨界線要爆四字真言前的浮躁,令人感同身受(大家發現車箱中有人大聲講電話時不妨唱這首歌給他聽)。總括來說,她這次的進步也在於此,可以說對感情的掌握更細膩了,而唱功就不用質疑了,她已回到婚前的水準了。

第一首派台的「十七度」是很特別的一首,我亦特別喜歡,因灼我愛舊的東西,歌也一樣,而這首歌正正有八十年代的味道,很林憶蓮呢!林憶蓮善於R&B(那時還沒興起的),而這曲亦很R&B,可能Kay亦很刻意模仿。第二主打的喜帖街是一首非典型情歌,不算容易入耳,原因作於作曲的是Eric kwok吧,不過味道很夠,以喜帖來帶出反向的悲情,細味歌詞時,應該令人勾劃出不少回憶,這是黃偉文填詞的功力,亦是相對林夕我較喜歡他的原因,可能Eric+Wyman是我心目中的黃金組合,陳奕迅不少歌也是這精彩的組合。最後有一首我很喜歡的「烏托邦」,我也不知道為何一聽就愛上,可能又是頹廢美的關係吧。

這個月出的碟不少,男男女女,香港台灣也是,下次應該會說到之前更早出了碟的張敬軒,我對他這張碟是有不少話想說的,是讚嘆,是失望?這幾天內再說。

推薦:全碟,除了十優生(師奶股神主題曲,這首明顯真的為了入屋用)


喜帖街



十七度(不過這舞步真的.....)